爷孙抬驴——商人见了,说,“ 有驴不骑,真傻。”于是,爷让孙骑上。书生见了,说,“爷不骑孙骑,不孝。”于是,孙下来,爷骑上。老妇见了,说,“大人骑不顾孩子,做孽。”于是,祖孙二人都骑上。农民见了,说,“俩人骑,糟蹋牲畜,太狠。”于是,祖孙二人都下来,将驴绑上抬着走。到了集市,众人哄笑这爷孙二人:“傻子,疯子。”
爷孙俩的做法由外部评价做主。涉及代码:外部评价vs内部评价,独立性自尊vs依附性自尊,内生快乐vs外部快乐。
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个故事?昨天我爸当着我老公的面说我有点像我妈,钱要紧,不舍得。老公也附和。按一贯做法,我会顺着我爸的说法反思自己,觉得自己确实是钱要紧,怎么能把钱看得那么要紧?立马就会愧疚。但昨天竟然反驳了我爸,跟他说,能不要紧点?一家大小都要用,该花的就花,不用花的就不花,必须赞点钱。
如果光是这一件事说明不了什么。
老公的堂弟是个不想事的人,讨了个老婆更不想事,今天能把明天的钱花光。他叔叔为此唉声叹气,说他们花钱不摸后脑勺,欠了很多债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听他这么一说,我又庆幸自己是个花钱有划算的人,因此沾沾自喜。
被外部评价左右着自己,快乐来自比较,痛苦也来自比较。
为什么会被比较左右?要追求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,按照别人的标准活着,其实就是自证,就像那爷孙俩,显得很聪明吗?
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。以前觉得这话太狂傲,现在看来真是实打实的道理。